与其去博弈渐成红海的中端市场,不如回过头来寻觅一下存量市场的巨大商机;在线运营、产品升级、住宿新生态功能规划以及新的社区化平台型公司的搭建,都将是中国存量酒店市场的风口。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甘圣宏)中端酒店市场已步入“战国时代”,但租赁生态却成为终极的命门所在。
当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放在了房价和收益较高的中端酒店领域。近几年,鉴于消费升级、酒店市场结构调整、需求迭代,经济型酒店和高端酒店的市场回报表现不佳等因素,中端酒店市场已经成为各投资力量眼中的“唐僧肉”。浩华管理顾问公司前不久发布的《2016中国酒店行业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中档酒店签约均占到签约总量的58%以上,充分显示投资市场普遍看好高回报率的中档酒店产品。与前些年“大兴快建”高星级酒店有点类似的场景正在上演:各酒店集团纷纷发力布局中端市场。全季、和颐、、、维也纳、麗枫、亚朵等本土品牌和“中西合璧”的 “欢朋”、 “万枫”、 “睿景”等,都开始在中国的中端酒店市场“跑马圈地”。
在各路豪杰杀进这个市场的“前浪”时,已经有诸多“开路先锋”趟出了多种路径:有走规模化盈利模式但至今还没有找到盈利的空间、亟待解套的;有走单品极致、连锁不复制模式发展,给自己找了个好的名词叫“情怀”,但却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的;也有走轻资产路线、不想背负资产的沉重的……无它,但从深层次的角度来思考,都逃脱不了“租赁生态”这一酒店行业的共性本质。
在租赁生态的格局下,什么样的模式其实都是一门生意。无论故事如何讲述,变现是通往成功唯一的途径。行业一直在呼吁缺失所谓工匠精神、呼吁要静下心来打造精品,但又没有想过现状是由背后的快速逐利、变现的本质决定的。几大经济型品牌已经找到接盘者,那么,下一个谁能找到接盘者?谁又会去接盘?
这是目前中国酒店业发展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经济型酒店都是靠租赁方式进行扩张与经营的,而现在,快速推进的各中端酒店也是以“租赁”、“加盟”在推动市场占有。在租赁生态关系中,低成本、租金红利、快速回报是这种生态与市场格局的必然。在租赁生态的市场大格局面前,快速发展是唯一的路径与m6米乐app的解决方案:工业化技术水准决定发展速度,管理系统与平台解决发展的后续能力。这两点解决不好,拿“情怀”来搪塞发展速度的,无非只是为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但值得注意的是,解决了发展速度与规模的问题,租赁的时间性又将成为未来的桎梏。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有资本尝试讲述更美更多的故事,但租赁生态环境下,这故事能讲多久呢?一个品牌,在自己的盈利模式与产品周期都没有周全之前,就一路种上鲜花,“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让别人跳进来,吸引大家去看诗和远方,笔者认为,这至少是不严谨的。
就当前的酒店业发展而言,虽然有经济型酒店蓬勃的十年,但个人觉得这个行业成熟的商业模型仍然没有出现。这一问题,未来会作为“焦点”呈现。
与不太靠谱的租赁生态相比,存量转换自2016年起,已屡次见诸媒体与客户端。在酒店行业发展初期,为了扩大规模、抢占市场,大多数酒店集团采取的是增量战略。而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他们发展的脚步在逐渐放缓,为了适应市场变化,都开始向存量要发展。在存量市场竞争中谋求转型与突破,必将营造很多发展机会。
在上,董事长季琦的观点“2017 年购并重组基本消停,将会整合、调整,大家拿出过硬的财报数据出来,在传统住宿领域炒概念基本没戏;非标住宿会逐渐成为热点;中档会继续深耕,但是新创品牌不容易;但是中国无疑是全球住宿业大体量、大纵深、快增长的国家”,几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这个行业的趋势。
与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模式不同(相关观点,可以参见),中国的酒店总体存量是有限的。2016年出现各种整合并购事件,2017年仍然会继续上演各种“对存量市场的竞争”。酒店集团要想从中脱颖而出,优化存量产品、提高经营能力尤为重要。挖掘存量酒店的潜力,具体来说就是在产品、服务上不断创新,既能让人眼前一亮,又能让人住着舒服,服务更人性化、个性化。进一步提高完善运营能力也是重点。
11月28日,2016中国国际饭店业大会开幕上,首旅酒店集团总经理孙坚从市场、消费者、技术和创新的维度,解读了“2016酒店行业回顾与2017趋势展望”。他表示,为何2016年中国酒店行业、休闲旅游行业有这么多的整合购并?因为我们今天已经有了足够的存量,存量的规模整合是对资源和客源的整合,2017年整合并购依然会持续。行业发展有很多机会,但在供给端同质化已非常严重,因为增量已经到了瓶颈。我们一定要走出同质化,所以目前的存量产品有了更多的优化、更新、迭代的需求,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前几天有个投资人访谈,其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如何让马和驴同一槽吃草。至少,目前从我个人的理解和视野来看,还真没有成功的先例。中国酒店业的整体存量是巨大的,传统的二星级、三星级、四星酒店,很多都至少已经过了20年左右的经营,当前都陷入了亟须升级迭代的困局;而一大批当年的增量经济型酒店,也面临着租金上涨、客户需求提升以及经营更新的需要;几大集团的收购与整合更是面临着转换与调整。
从高星级酒店发展的“被增长”,到经济型酒店的“无序增长”,再到大肆地收购与整合,最后都会回归到解决存量这一问题上。所以,从发展的角度而言,如果我们还没有在这些产品升级转型上找到布局与机会,那么可能会凌乱在下一个发展的十年的寒风中。
当然,凛冬已至。与其去博弈渐成红海的中端市场,不如回过头来寻觅一下存量市场的巨大商机。在线运营、产品升级、住宿新生态功能规划以及新的社区化平台型公司的搭建,都将是中国存量酒店市场的风口。
试问,谁将会率先拔得头筹?
2017年酒店关键词:租赁生态与存量转换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