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又充满了不确定性。
【环球旅讯】上周,张家界、西游、曲江文旅、西安旅游、九华旅游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q3财报。总的来说,前三季度大部分景区的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都较大。
在这五家上市公司中,营收较高且同比下降程度最小的是曲江文旅,前三季度总营收为6.92亿元,同比下降29.99%。
净利润方面,西安旅游前三季度总营收为1.83亿元,同比减少72.0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达到8816.54万元,同比增加了2040.56%。根据财报,增加收益的主要原因来自转让旗下全资子公司100%股权。
十一黄金周后的第四季度是景区的传统淡季。西游在财报展望中也明确表示,四季度为西藏旅游行业的传统淡季,预计今年公司的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动。
加上近期大连、青岛、新疆疫情反复,冬季疫情防控应声加紧,景区也必须要找到“过冬”的方式。
例如,找到针对淡季的营销方式。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程超功曾在环球旅讯在线圆桌中表示,以旅行社为例,旺季带团,淡季借助直播和短视频做周边的生活服务和零售也是一种选择。景区是否也能产生这样的搭配方式?或者通过双11、双12这样的电商促销来提前回收一些现金流?
又例如,张家界财报表示,武陵源核心景区将对门票价格进行拆分,从现行门票价格225元/人次拆分为景区门票价格165元/人次(淡季84元/人次)、环保车服务票价60元/人次,总体价格保持不变。在其他景区中,是否也可以通过门票降价、门票拆分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 林焕杰
一般来说,国庆黄金周之后就是景区的淡季。一方面景区内部会以整改、学习、修复的事务为主;另一方面,大家会做一些促销,例如现在瞄准学生秋游、老年人等团队游人群,将价格拉低到平时5折甚至以下。
另外,有些景区会选择跟其他景区联动,例如跟旅行社商量,将一条旅行线路覆盖几个景区,这条线路或许是从河北一直游到北京。这段时间内,景区给旅行社的门票价格也会降低,而且是客源地越远、价格越低。
今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我预计第四季度客流量能留存到去年同期的80%就已经非常好了。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景区会做一些本市、本区域的活动,例如用夜间表演来吸引白天要工作的打工人来参加。也可能会与一些运营商跨界举办一些活动,例如体育活动等。而出境游无法恢复,内循环对国内景区的客流量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是,目前从青岛、新疆的疫情反复看来,即便是离这些区域较远的省市,人们对出行也还有很大的心理障碍,未来即便没有大面积的暴发或反复,只要有零星的确诊也会影响国人的出行,这种情况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解除。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闫向军
疫情之前,山东省景区在冬季淡季采取的主要营销措施是主办各类民俗节庆活动,在春节黄金周期间吸引游客。
未来,在冬季防疫压力下,举办大规模节庆活动会有很大困难,这个冬季注定比较难熬。
@景鉴智库创始人 周鸣岐
我以往认为,双11这样的电商促销活动对景区来说不太重要,因为除了三亚,国内所有景区基本都进入了淡季,这段时间再怎么促销作用也不大。但今年比较特殊,双11、双12对于旅游企业、酒店、景区来说可能是保命的关键时间点。
已有专家学者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活性会因为气温下降有所增加。今年疫情在冬季如果反复出现,尽管程度可能不会像今年初这么严重,但是影响还是很大的。
就在今天,东航已经开始推出第二波周末随心飞了,到明年6月可用。可以发现,无论航司、旅游企业还是景区,已经开始考虑冬季的现金流问题,这些产品在疫情反复的时候肯定卖不掉,趁现在赚取一些现金流可能是大家都希望的。
所以景区在这个双11、双12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做套票促销,或者通过、抖音等平台让kol带货,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 程超功
双11、双12这种零售电商大促对解决景区的淡季营销帮助有限,景区大多有很强的季节性,过了需求季节,就很难有客流。参加双11活动最多也就是卖一下套餐,消费者冲着便宜买了套餐,出游时间基本上也还是在旺季时段。季节性强的景区套餐如果不覆盖旺季时段,基本上也不会有人愿意买。
只有季节性不明显的景区,淡季特价会有一定作用。有些景区通常会做现场活动带人气,例如承接一些大型文娱活动,或者做节庆的园中园项目。
有些景区会选择线上售卖二消产品,但这种方式对于景区的内容运营能力、社会影响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像故宫做文创ip比较成功,但其他知名度不高的景区难度很大。
td锐评作为环球旅讯为行业观察家打造的全新栏目,将精选每周重要事件,以“事件 短评”的形式呈现最生猛、最有料的观点。
本期td锐评,您认同哪位专业人士的看法?您又有哪些观点不吐不快?您可以在评论区中畅所欲言。如果您对某事件有独特的看法,或者想成为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的一员,也可以发送个人介绍 最新个人专业评论稿件到yumi@traveldaily.cn ,我们期待您的来信。
请输入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微信识别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评论区
暂无评论